唐孝炎,1932年10月16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蘇太倉 [39],環境科學專家,中國大氣環境化學領域學術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1],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1953年唐孝炎畢業于北京大學化學系;1954年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后進入北京大學化學系、技術物理系任教;1972年起開創中國大氣環境化學領域的系統研究和教學;1985年擔任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主任;1993年擔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臭氧層損耗環境影響評估組共同主席;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農業、輕紡與環境工程學部院士;1996年擔任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2003年獲得國家環??偩殖粞鯇颖Wo個人特別金獎;2005年獲得維也納公約20周年保護臭氧層貢獻獎,同年擔任鄭州大學環境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2010年受聘為南京理工大學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名譽院長 [2]。2012年獲得北京大學國華杰出學者獎;2015年獲得首都環境保護先進個人獎。在國內首次設計組織了光化學煙霧大規模綜合觀測研究,證實光化學煙霧在我國存在并發現不同于國外的成因,由此制定的防治措施,使蘭州夏季嚴重的光化學污染顯著緩解。經過10多年系統研究,在酸雨輸送成因和致酸氧化劑方面取得的成果,為確定我國酸雨研究和防治方向起了主導作用。針對我國城市大氣污染的特點,在大氣細顆粒物的來源、形成及對城市大氣污染的作用方面有深入研究,積極參與全球關注的臭氧層保護工作,主持編寫的《中國消耗臭氧層物質逐步淘汰國家方案》獲得國際組織的高度評價。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環??偩殖粞鯇颖Wo個人特別金獎;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平流層臭氧保護獎;并作為全球十六位專家之一獲得聯合國環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維也納公約20周年紀念獎。
唐孝炎主要研究領域為大氣環境,包括臭氧、光化學煙霧、酸雨以及氣溶膠化學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