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航,男,漢族,1957年7月出生于重慶市城口縣,大氣環境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1978年張遠航考入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1985年碩士畢業;1987年進入北京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1990年博士畢業后進入北京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任教,先后擔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2007年擔任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 。2022年4月,擔任北京大學信息與工程科學部副主任。
張遠航的主要研究內容為大氣環境化學,包括對流層大氣OH自由基化學,大氣污染的基礎理論和防治技術。主要研究領域為大氣環境化學,重點研究城市與區域大氣復合污染形成機制、環境影響及控制對策。主持在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開展了系列大型區域空氣質量綜合觀測實驗,取得大氣氧化性增強機制及灰霾成因的理論創新,實現區域立體監測的技術突破,構建了區域大氣復合污染防治技術體系,為珠江三角洲改善空氣質量的長期實踐提供了科技支撐。擔任科技部“藍天科技工程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牽頭編制了“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實施方案。發表SCI文章160余篇。研究成果“區域大氣復合污染研究的技術體系及在珠江三角洲的應用”獲201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