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興,1927年11月17日出生于安徽蕭縣,祖籍山東臨沂,環境化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山東大學環境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2年王文興畢業于山東大學化學系;1956年進入吉林大學化學系研究生班學習;1957年畢業后進入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工作,并擔任研究室主任;1976年起從催化研究轉向環境化學研究 ;1980年進入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工作,先后任副院長、學術委員會委會主任、學術顧問;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3年擔任山東大學環境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2011年獲得首屆環境科學終身成就獎;2014年獲得第十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王文興主要從事環境化學研究,包括大氣光化學、降水化學、大氣PM2.5和區域霾化學。早年從事催化研究,建立了流動循環法和放射性C14示蹤法,得到了一些有機物氧化反應的機理和動力學。編著出版了我國第一本工業催化領域的著作。1976起從事環境化學研究。在大氣光化學、降水化學、大氣PM2.5和區域霾化學方面,領導和參與完成了多項國家科技項目。建立了國內首套帶有真空系統、長光程FTIR光化學煙霧箱;野外觀測發現O3濃度隨邊界層高度變化規律;得到了全國酸沉降時空分布規律,并在東北地面和山上首次發現強酸性降水,查明了來源與成因,推動了我國大氣環境立法。近十多年來創建了環境量子化學計算團隊和研究新領域,闡明了一系列污染物降解和生成機理,指導的一名博士研究生獲得2010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他是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創建者之一、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主編、國際ASAAQ組織委員(1985-)。發表論文270多篇,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 3項、三等獎1項等。2014.6獲第十屆光華工程科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