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技能中國”政策制度體系的構建體現了高瞻遠矚的戰略謀劃。
健全技能人才發展政策體系、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完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構建職業技能競賽體系是構建“技能中國”政策制度體系的四大支柱。其中全面系統謀劃的技能人才發展政策體系是整個“技能中國”政策制度體系的核心支柱,在技能人才工作中具有綱領性、指引性的重要作用。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技能人才評價體系、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則是著眼長遠、與時俱進、對標世界,服務高質量發展、緩解結構性矛盾的關鍵支柱,也是形成更加完備的技能人才工作政策制度體系不可或缺的頂層設計。
二是,“技能提升”行動蘊含了“強基礎、優結構”的總體布局。
持續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大力發展技工教育、支持技能人才創業創新、推動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均衡發展是實施“技能提升”行動的四大主要工作任務。這四大工作任務重點旨在推進技能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更多的勞動者具有緊貼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能,確保技能人才培養培訓與技能密集型產業、急需緊缺領域能夠緊密對接,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多的技能人才、鄉村工匠和大國工匠。“技能提升”行動的四大工作任務蘊含了“強基礎、優結構”的總體布局,是確保在“十四五”期間,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比例達到30%,東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達到35%,中西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在現有基礎上提高2-3個百分點的結構目標得以實現的關鍵行動。
三是,“技能強企”行動凝聚了“擴規模、提質量”的創新智慧。
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建立健全產教融合及校企合作機制、開展大規模崗位練兵技能比武活動、支持企業自主開展技能等級認定是實施“技能強企”行動的四大任務部署。這四大任務部署就是要實現四個建設目標:一是助推企業技能人才培養,發展壯大產業工人隊伍;二是促使企校深度融合,共同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三是支持行業企業將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上升為企業發展戰略;四是鼓勵企業建立與薪酬、崗位晉升相互銜接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如果實施“技能提升”行動是推進技能人才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那么實施“技能強企”行動則是推進技能人才需求側的主動性改革。它是技能人才工作如何加快實現“擴規模、提質量”的一大創新思路,凝聚了人力資源管理建設工作者的集體智慧,是確保在“十四五”期間,新增技能人才4000萬人以上的規模質量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行動。
四是,“技能激勵”行動落實了“建機制、增活力”的有效舉措。
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獎勵,提升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落實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健全技能人才職業發展貫通機制,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實施“技能激勵”行動五大工作舉措。這五大工作舉措能夠更好地體現技能價值激勵導向。在“十四五”期間,關乎技能人才在待遇水平、社會地位、發展空間等方面的相關政策若能夠得到有效落實,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機制若能得以健全,勢必能夠引導廣大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關注技能、學習技能、投身技能的熱情和和活力。這五大工作舉措是確保在“十四五”期間,“技能提升”行動和“技能強企”行動得以落實的保障行動。
五是,“技能合作”行動展現了開放包容的國際視野和胸懷。
做好世界技能大賽參賽和辦賽工作、加強技能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加強職業資格證書國際互認是實施“技能合作”行動的三大工作任務。三大工作任務能夠充分展示中國技能發展成就,推進職業技能開發的國際交流互鑒,促進技能人才國際流動,也充分展示了“技能中國行動”開放包容的國際視野和胸懷。這三大工作任務是確保在“十四五”期間,打造蘊含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中國特色的技能人才隊伍,實現根本上推動技能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的特色行動。
六是,“技能中國行動”賦予了技工教育“趕路人”的責任擔當。
在“技能中國行動”的二十個主要工作任務中,基本上每項工作任務都涉及到了技工教育、技工院校。“技工院?!痹谡麄€實施方案中也是重復出現的高頻詞。作為技工教育 “趕路人”的技工院校,應該是“技能中國行動”的推動者,而不是旁觀者,應該主動承擔起“技能中國行動”賦予的責任使命,應該認真反思我們的辦學目標、培養目標、專業建設、課程設置等方面是否符合“技能中國行動”的實施要求;技工院校應該責無旁貸、積極行動,在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技能中國的過程中大有可為。目前廣東省已經行動起來,實施了“南粵家政”、“粵菜師傅”、“廣東技工”三大工程,并且成立了廣東省高技能人才培養聯盟、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廣州)研究中心,計劃在2022年將建成10所高水平技師學院,在2021年底舉辦廣東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